报告题目:铌酸锂非线性光学及其应用的若干进展
报告人:许京军教授 南开大学
报告地点:物理科技楼101
报告时间:2025年1月11日08:30-09:30
报告摘要: 铌酸锂集压电、倍频、电光和光折变等特性于一身,被认为是非线性光学的模型晶体,已经表现出巨大的实用价值,在其诞生以来的近百年中,已经在国土安全、医学检测、高能物理、工业探测等领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近期,铌酸锂薄膜以其高折射率梯度、高光场局域、兼容半导体微纳加工工艺等特性,迅速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铌酸锂材料及其相关核心器件的需求也迎来急剧爆发期,对于产生新型集成光子学器件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铌酸锂研究与应用也面临着从机制、材料、微纳加工、到实际应用接口等各个环节的挑战。本报告围绕铌酸锂材料优化与非线性光学新效应及其应用的发展, 针对铌酸锂研究与应用遇到的瓶颈问题,介绍了报告人课题组近几年在铌酸锂非线性过程新原理与机制、缺陷调控工程与材料光电性能优化及其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材料微纳加工与微纳集成光子学元器件等方面取得的若干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铌酸锂晶体缺陷工程与材料光电特性优化及其光电器件应用、铌酸锂全息材料从全息存储到三维显示的发展、非线性黄昆方程构建与太赫兹波巨非线性光学效应、铌酸锂光学超构表面制备及其非线性光学效应、铌酸锂微纳集成光子学新式元器件研制等具体研究内容。
报告人简介:许京军,南开大学教授,分别于 1988、1991、1993 年在南开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4 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奖、2006 年度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以及 1998 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的获得者。相关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 项,第一完成人)等 10 余项科技奖励;合作发表 SCI 论文 500 余篇、编著著作 3 部,曾获发明专利授权 60 余项,成果被他引万余次,部分成果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应用与国防建设上实现转化。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许京军教授多年从事光子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杰出青年基金、跨世纪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现和发明了一系列新效应、新机制与新器件。